接觸毛姆,是從大學畢業(yè)開始的,無意中被推薦《月亮和六便士》,上班時悄咪咪的看完了電子書。那時的我,正處于在漩渦之中掙扎的狀態(tài),家人用盡全力,想要給我安排一種生活,而我拼命掙扎,獨樹一幟,想要闖出自己的道路,就像小說中的斯特里特蘭德一樣,不顧一切,忘我的追尋自我。在閱讀中,被他的智慧,犀利,風趣幽默所吸引,后來又讀了《刀峰》和《人生的枷鎖》,相比之下,他的小說沒有冗長的鋪墊,繁瑣的烘托,華麗的修辭,總有一種單槍直入的感覺,那時還沒有養(yǎng)成閱讀的習慣,后來便被擱置了。
這兩年,逐漸嘗試從閱讀中,體會思維的樂趣,又一點一點把扔掉的書撿回來,開始泛泛地讀一些作品,那天,我讀到了毛姆談及他欣賞的一些作家,又去看了我喜愛的博主的公眾號,正好他談到毛姆,評價他的每一本書都值得閱讀,剎那之間,心頭涌上一股欣喜,我喜歡的作家,喜歡的人,都有著相同的喜好,再聯(lián)想到這些作家也在喜歡著同一些作家,這種崇拜錯綜復雜,把一些原本沒有關系的人,編織成了一張網,彼此欣賞,學習。懷著這樣的喜悅,將他的讀書隨筆讀了好幾遍,在一次一次的重復閱讀中,有了不同的感受,開拓了視野,鍛煉了閱讀技巧,感覺在閱讀上,突然之間開竅了。最近嘗試了新的閱讀方式,一本書會分好多遍來閱讀,在讀書的過程中,應用毛姆鑒賞書籍的建議,嘗試著發(fā)表對一本書的看法。
毛姆在書中談了關于閱讀的很多看法,也評價了一些書籍,在第一遍閱讀的時候,面對提到的作者,我都很陌生,所以也無法評價他所談論的內容,于是就找來他推薦的作品讀了一遍,同時也讀了別人的讀書隨筆(奧威爾和伍爾夫的),盡管其他書籍都是粗淺的閱讀了一遍,但瞬間感覺對他所談論的內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。
比如在三本讀書隨筆中,通過對比發(fā)現毛姆的寫作方式言簡意駭,總是能精準的表達出他想要說的思想,應用的比喻也恰到好處,不失幽默,很多處讓人捧腹大笑,而奧威爾的因為翻譯的關系,顯得晦澀難懂,提及內容,都需要有一定的知識積累才能理解,除此之外,他總是喜歡引用一些名家的觀點,又引用的太多了,相當于在文章中不停地做轉場,有些時候讓人莫名其妙,以為他已經在談論別的事情了,其實他還是在談一開始的事情,只是引入了別人的觀點;而伍爾夫筆觸則非常女性化,有一種陰柔之美,就像搖曳在湖畔的柳枝。作為女性主義者,她的視角很多時候都放在了男女社會地位及社會態(tài)度上,表達則喜歡用大量的比喻描述一件事情,試圖用這樣的方式加深讀者的理解,殊不知因為比喻過多,表現的有些拖沓,不能精準的了解她要表達的觀點,這樣的寫法,在毛姆的書中,是決對不會出現的。
除了隨筆之外,還閱讀了他推薦的名家,當前閱讀的有傲慢與偏見,簡確實如他評價的那般調皮,陀思妥耶夫斯基確實像他描述的那般,是激情,邪惡的集中體現,沒有唯美的修飾,矯正,正義善良的美好,一個個帶著病態(tài)扭曲的節(jié)奏狂舞,而狄更斯則更擅長渲染,鋪墊,用筆觸在紙張上描繪一副真實的畫面,讓你感覺身臨其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