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源:全拓數據
8月24日,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一意孤行將核污染水排放入海。受此影響,韓國鹽價大漲,民眾“舉國囤鹽”。而在我們國內,也有不少地區(qū)出現搶購食用鹽現象,一些地區(qū)刮起“搶鹽潮”。在幾個生鮮電商平臺,一些低鈉鹽、無碘鹽都已顯示“缺貨”“補貨中”。
在線下一些商超,購買食鹽的市民也明顯增多。不少購鹽市民表示,不清楚食用鹽保質期只有3年,只是看到其他人買了,也“跟風“囤一些。但是“搶鹽囤鹽”歸根結底還是一種非理性的行為,這種非理性行為的產生一方面與公眾心理機制息息相關,另一方面因為“核污水排放”、“食鹽”等話題關乎每個人的切身利益,能大范圍迅速引起公眾的注意。
食鹽,一直以來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調味品。隨著國民經濟和社會的發(fā)展,特別是旅游、餐飲業(yè)及食品加工、畜牧、飼料等產業(yè)的發(fā)展對食鹽需求總量將有所增加。鹽能夠維持人體滲透壓及酸堿平衡,影響人體內水的動向,還可以維持神經和肌肉的正常興奮性,維持身體健康。
我國是全球原鹽產能和產量最大的國家。近年來,我國鹽業(yè)供給能力及水平發(fā)展穩(wěn)定,但是從產能利用情況來看,我國制鹽業(yè)產能過剩的矛盾依然存在。據全拓數據統(tǒng)計,我國原鹽中大約有1000萬噸用于制備食鹽,近年來我國食鹽產量穩(wěn)定在1200萬噸左右。2020年我國食鹽產量為1203.4萬噸,較上年同比下降0.8%;2021年我國食鹽產量為1227.3萬噸,較上年同比增長2%;2022年我國食鹽產量約為1241萬噸;預計2023年產量達1290萬噸。
據全拓數據調查,當前我國的食鹽產品結構占比為井礦鹽87%、海鹽10%、湖鹽3%,井礦鹽和湖鹽生產均不受日本核污染影響。從地域分布來看,我國湖鹽產能分布從山西省往西直至新疆、西藏一帶,世界第二的羅布泊鹽湖和第三的青海鹽湖,都是典型的湖鹽代表。海鹽則主要集中在遼寧往南直至江蘇一帶的沿海地區(qū)。四大產鹽基地長蘆鹽區(qū)、遼東灣鹽區(qū)、萊州灣鹽區(qū)、淮鹽產區(qū)便集中于此。井礦鹽則主要分布在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江西幾個中部地區(qū)的省份以及西南地區(qū)的四川、云南等省份。
從行業(yè)競爭格局來看,目前中國制鹽產能最大的企業(yè)為中鹽集團,其食鹽產能超過1000萬噸/年,其次為蘇鹽井神,神擁有鹽產品產能529萬噸/年。整體來看,中國制鹽企業(yè)競爭激烈,市場呈現“多、小、散、弱”格局,行業(yè)集中度不高,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(yè)集團不多。
全拓數據認為,目前我國食鹽儲備充足,且以井礦鹽為主,受核污染影響較小,搶鹽囤鹽都是一些非理性的行為。未來我國制鹽行業(yè)需要保持市場供需基本平衡,防止產能過剩,同時需要加強產品質量管理,確保食鹽質量安全和供應安全。